重建:从何而建
发布时间:2013-06-18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3-05-29
 
 

汶川、玉树、舟曲、芦山……5年来,一个个不断出现的地名令人难忘。

无论是地震,还是泥石流,灾难过后,这些地区均面临同样的问题:灾后重建。

是全面规划、推倒重来,“等靠要”全国人民的援助?还是预防为主、加固建筑,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分级响应机制?

5月22日,有着汶川、玉树灾后重建经验,四川芦山地震后又再次受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请求组成工作组,赶赴天全县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副院长袁昕接受了《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的独家专访。

坐在轮椅上的尹稚,左腿及脚面上绑着厚厚的绷带。赴天全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的他,在调研途中受伤骨折后,就这样带伤完成了最初的工作。

谈到灾区的重建工作,尹稚认为:“就天全县而言,仅有农房损失比较大,砖混结构的建筑破损厉害,但还不至于完全拆除。因此,这一轮灾后重建规划与汶川、玉树不同,受到危害的建筑以农房为主,且极为分散,只有个别居住点有并到其他村组的需求。”

“加固比拆除更重要”

在别人享受“五一”假期的时候,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组已经奔赴天全县地震灾区,开始进行灾后重建规划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组由尹稚带队,首批由城市规划、公共安全、灾害评估、建筑、市政、旅游等几方面的优秀专家组成,于4月28日由北京出发赶赴灾区。

5月1日,工作组与天全县住建局相关人员一行在当地受灾最严重的新华乡展开了全面调查,前后踏勘走访了新华乡河下、银坪等9个村及场镇,了解受灾情况和灾后人员安置情况,并对乡及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空间建设条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在随后的调研阶段,工作组走遍全县所有乡镇村,对天全县的灾损情况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整体的了解。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汶川地震后天全县城新建的公共建筑毁损不是很大,损失最严重的还是很早之前建设的老旧农房。一些后期加层建设的农房,加层部分相对完好,底层的墙体破损较大。”谈到灾区重建工作,尹稚表示,“我们的判断是在一定的技术指导之下,更多的农民会选择加固自己受损的房屋,同时我们建议出台政策鼓励那些尚未受损但结构强度不足的既有农房进行加固。”

刚从灾区回到单位的袁昕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天全县加紧拍摄《震后农房加固技术指南》专题片,希望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教会农民自己掌握农房加固技术,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

“这是我们的自觉行为,天全县政府也十分支持这项工作,希望片子早点完成后,拿到县电视台播放。”袁昕笑称,他们已在当地动员了几户农民做示范,完全由自己施工,他们做指导,“技术并不是难题,我们培训了几位当地干部,现在也可以独立指导农民加固农房了。”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具有深远意义。

据记者了解,这次发生的雅安芦山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远远低于汶川地震,根据相关政策受损农户获得的建房补贴在2000元至两万元之间。这笔钱如果用于房屋重建绝对不够,但用于房屋加固,还是有可能的。“据我们估算,每平方米农房加固单面墙的材料费大约在30多元,加固一栋两层小楼也就在一万元左右(不算人工成本),加固后的效果完全可以抵御一次同样的地震。”

“多花一两万元,却可以保住几十万元的财产,哪个合算,农户自知。”尹稚说,“汶川地震后,主动进行农房加固的很少。我们就是要教会农民自救的方法,提前加固、预防在先、以修为主。”

“别把灾害当成经济契机”

自然界的灾害有多种,每一种灾害都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对待自然灾害、对每一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如何判断?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亟待厘清的一个问题。

近日,新闻媒体都在报道这样一件事,这次地震受损的某一个县,上报给国家的灾后重建资金计划超过1500亿元,似乎一切都要推倒重来。此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舆论哗然。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只是众多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情况,一些地区遭受的洪水、冰冻、旱灾等同样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命与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对于灾后的国家援助等应有更明确的制度,既能体现人间温暖又要体现社会公平。”袁昕批评了一些官员的“灾害经济”思维,强调应建立地方政府主导机制,“要从生产自救开始,不能‘等靠要’,要从法律上明确地方政府是第一救灾主体。”

尹稚则进一步解释称,“灾后重建有其特殊性,不是常规经验能解决的。地方政府更了解当地的工作流程与需求,也完全应承担起这种社会责任。”因此,“地方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应形成体制化的制度,这样地方政府才有意愿在灾害发生前就做好预防。同时,国家也应该启动‘分级响应机制’,将中央和地方的分级授权纳入正规渠道,哪一级灾害归哪一级政府管,清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和职责。这样,地方政府既不至于期待值太高,也不至于期待援助的时间太长,如此才能发挥基层政府的积极性,迅速高效地开展重建工作。”

根据调查结果,这次天全县共上报需要重新安置的受灾家庭250多户、1000多人,整体重新安置工作量并不是很大。

“从目前受灾的情况来看,本次地震的灾后重建规划应当一方面注重灾区居民的安置、生产生活的恢复等几个内容,还必须更加重视灾区未来社会经济和空间建设的发展方向。”尹稚认为。

“我们建议在当地原有规划基础上,重点落实近3年的项目,更多地关注农村地区,改变农民盖房的心态,不能只注重房屋表面的面子工程,却扣减结构安全上的投资。”尹稚称,目前个别灾区的领导只注重城镇和主要道路沿线地区的重建,希望用亮点替代基本点,“其实,不能完全用城镇化概念替代农村发展。”

 ■本报记者 张东林 时国珍 北京报道